找到相关内容11127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偈颂——中国诗歌的奇葩

    数万卷之多,语涉汉藏梵满,可见佛法之包罗万象,广博深邃。  佛经分类,各家不同,从说法主大而分之曰经律论三藏,经为佛说,他人所说为佛认可印证者,亦得称经。故佛涅槃后,应不复有经。凡经起首必云“如是我闻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93274534.html
  • 学佛旨趣(下)

    悟光师说:“把握缘起,就是把握当下所种的因。”我们可以更周延地说,就是当下创发因缘,相对改善因缘关联的复杂网路。我想,如阿罗汉之悟入缘起以达“涅槃寂静”,固然不易,但在日常生活中把握缘起,也并不是完全...

    昭慧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774740.html
  • 玄沙广录

    也不识。  问。如何是诸佛垂慈底事。师云。你曾解问我来。云。为什么却如此。 师云。为你不会。  自来本分心地法门  上堂云。从古至今。也只如然。更觅个什么言句去。向诸人面前说菩提涅槃。得么。说楞伽.思益...人境界。与么说。莫不是法华经么。莫不是维摩、涅槃、楞伽、思益么。为甚么如此。太尉。只为祖师特地与么来亲传心印法门。只要上至诸天。下及一切群生。皆以佛之知见。一音演说。俱承解脱。如今太尉并诸官僚、大师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4974743.html
  • 冯达文:理性与信仰

    上帝的自我传达的启示,人必然建构一种形而上学,形而上学不过是启示信仰的代用品。另一方面,非启示宗教的信仰,在没有上帝启示的情形下,必然建构人为的信仰意涵(如佛教的涅槃)。宗教行为的意向性建构作为人之...

    冯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4774828.html
  • 法藏 《大乘起信论义记》及元晓与见登的相关述记

    本文的第三节。   关于生灭现象的当下纵向底通贯于如来藏理的课题,法藏 ?大乘起信论义记? 卷三, 引楞伽、胜鬘、梁摄论、涅槃、十地、十地论释,解释“生灭不生灭和合成黎耶义”当中所包含的四句,来加以...

    赖贤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974845.html
  • 敦煌遗书中的佛教文献及其价值

    大乘宝云经》。与前此两个异本相比,武周本多了一些内容。如经中说:“尔时东方有一天子,名曰‘日光’,乘五色云来谐佛所。……佛告天曰:‘我涅槃后最后时分,第四、五百年中法欲灭时,汝于此瞻部州东方摩诃支那国...

    方广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5974846.html
  • 憧憬雪域高原的神圣——对青藏高原特有的朝圣壮举的遐想

    只能心领的大涅槃梵音。当我站在群山之中,绒布寺之侧,面对雄伟的珠峰、以我的眼神向珠峰致敬时,虽然我的呼吸是那样费力,我的思维仿佛空白,但也就是在这瞬间,我真正领悟到何谓敬畏,我终于融入了西藏……   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75574927.html
  • 学佛最初之决定

    学佛者,求觉也,求明自心也。把此心由暗黑转光明,由烦恼转清净,由生死转涅槃,由糊涂转大觉,由执著转自在,观世间一切,平平淡淡,无所系著,即修证至菩萨位,亦无欢喜骄慢等习,不被境转,不受法缚,心常空空地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4375526.html
  • 《心经》的人生智慧

    ,唯有到了般若经教,在阿含的基础上才把空的教义推向极致。通后是指《般若》与《华严》、《涅槃》、《维摩》等经的关系,般若经教所揭示的缘起性空,是大乘一切经教建立的理论基石。如实的把握般若中观正见,对于...邪见,否定因果,否定圣贤。十恶反过来便是十善,即不杀生,乃至不邪见。 灭谛:灭是寂灭。由消除烦恼痛苦所证得的涅般之道。 道谛:涅槃的证得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需要修道,这便是道谛的内容。修道的方法很多,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53375739.html
  • 佛教的见地与修道

    四圣谛 第六节 佛性 第七节 业力 第八节 转世再生 第九节 轮回与涅槃 第十节 见与道 第二章 道 第一节 道的选择 第二节 出离与虔诚 第三节 善知识 第四节 心的训练 第...轮回与涅槃 由业力造成的H觉,根据发心的不同,产生了不同的因缘,所以就有轮回和涅槃的不同结果。 这些概念最好用相似的例子加以说明:如果有一个人急躁紧张(第一个因),又非常坚持自己的想法(第二个因),最近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0876305.html